|
|
2013全台中秋節活動
中秋節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,起源於中國,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,約在公曆的9月至10月初。按照中國的農曆,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,古時稱為仲秋,因此民間稱為中秋,又稱秋夕、八月節、八月半、月夕、月節,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,象徵團圓,又稱為團圓節。
中秋節也是台灣、朝鮮、韓國、日本、越南、琉球的傳統節日。
中秋節也是台灣、朝鮮、韓國、日本、越南、琉球的傳統節日。
中秋一詞,最早見於《周禮》,《禮記·月令》上說:「仲秋之月養衰老,行糜粥飲食。」,也提到中秋有拜月的活動,但並沒有說明是八月的哪一天。中秋節也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,有民俗學家認為中秋祭月是源於慶祝秋季豐收,同時也會拜祭土地神,是一個感謝神恩的節日。至於中秋節何時固定有八月十五日,根據歷史學家研究指出,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,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,成功發明月餅,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,並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。[[[唐朝]]以後,中秋節成為固定的節日。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,得到了霓裳羽衣曲,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。一般認為,中秋節開始盛行於宋朝。元末朱元璋起兵時以月餅秘密傳遞「八月十五日殺韃子(即蒙古人)」訊息,洪武元年(1368年)朱元璋將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。明清時期,中秋節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傳統節日。《正德江寧縣誌》載,中秋夜,南京人必賞月,合家賞月稱為「慶團圓」,團坐聚飲稱為「圓月」,出遊待市稱為「走月」。
此外,關於中秋節由來的傳說還有東亞各地皆有的月兔傳說、中國的嫦娥奔月、越南的阿貴傳說等。
中秋習俗 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花燈(2005年) 中秋節在各地雖然發展出不同習俗,但有些習俗是各地皆有的。賞月是各地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,《禮記》早有記載「秋暮夕月」,意為拜祭月神,逢此時 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,設香案。至唐宋時期,賞月之風更盛。也有祭月的儀式。中秋節也是一家團圓的日子,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、團聚,並且會祭祖,感謝祖先庇佑。也會吃特定的食品,不少都與月亮、團圓有關,這些食品同時也是祭月的祭品,如華人(漢族)、越南人(京族)、琉球人都有吃月餅的習俗,廣東、香港有些人會以月光餅代替月餅,日本人(大和族)則會吃月見糰子,部份地區會煎太陽蛋,月餅、月光餅、月見糰子、太陽蛋都呈圓形,代表滿月,朝鮮族所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,象徵月亮由虧轉盈。琉球人除了吃月餅外還會吃吹上餅。此外,時令的水果和其他農作物如楊桃、柚子、芋頭、栗子、菱角、梨子、柿子等,在農耕社會中是農民秋季的收穫,也是中秋節的食品和祭品。
在中國南方、台灣、越南等地,中秋節有提燈籠的習俗,有些地區還會舉辦大型的綵燈會。
中秋節也是桂花盛開的時節,賞桂花、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也是中秋節的常見習俗,以糕點、糖果最為多見。
此外,關於中秋節由來的傳說還有東亞各地皆有的月兔傳說、中國的嫦娥奔月、越南的阿貴傳說等。
中秋習俗 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花燈(2005年) 中秋節在各地雖然發展出不同習俗,但有些習俗是各地皆有的。賞月是各地中秋節的傳統活動之一,《禮記》早有記載「秋暮夕月」,意為拜祭月神,逢此時 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,設香案。至唐宋時期,賞月之風更盛。也有祭月的儀式。中秋節也是一家團圓的日子,人們都會回到家中一起吃飯、團聚,並且會祭祖,感謝祖先庇佑。也會吃特定的食品,不少都與月亮、團圓有關,這些食品同時也是祭月的祭品,如華人(漢族)、越南人(京族)、琉球人都有吃月餅的習俗,廣東、香港有些人會以月光餅代替月餅,日本人(大和族)則會吃月見糰子,部份地區會煎太陽蛋,月餅、月光餅、月見糰子、太陽蛋都呈圓形,代表滿月,朝鮮族所吃的是半月形的松片,象徵月亮由虧轉盈。琉球人除了吃月餅外還會吃吹上餅。此外,時令的水果和其他農作物如楊桃、柚子、芋頭、栗子、菱角、梨子、柿子等,在農耕社會中是農民秋季的收穫,也是中秋節的食品和祭品。
在中國南方、台灣、越南等地,中秋節有提燈籠的習俗,有些地區還會舉辦大型的綵燈會。
中秋節也是桂花盛開的時節,賞桂花、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也是中秋節的常見習俗,以糕點、糖果最為多見。
中秋節的由來─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
元朝末年,政治腐敗,漢人受到蒙古人的歧視,於是朱元璋率兵起義,反抗元朝的暴政.雖然他多次發動大軍攻城,卻沒有成功。後來,劉伯溫便想一計策,並在餅內及字條分贈同伴,裏面藏了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,於是民眾紛紛響應,藉由吃月餅來通知起義,到了那天晚上,京城百姓和明軍裏應外合,因而一舉將元軍打敗。後來,流傳下來,就成為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了!
中秋節的由來─中秋節吃文旦
文旦對中國人的特別意義,中國人喜愛柚子,不只是因為它的營養豐富,更因為柚子帶有濃濃的節慶意味。看到柚子,自然就想起月餅與中秋節。在皎潔的明月下,一家人聚在一起,吃著甜甜的月餅配上清爽的柚子,真是心滿意足。呂氏春秋一書提到對柚子的讚美:果之美味,江浦之橘,雲夢之柚。滋味含蓄而綿長.咬破柚子的果粒,先是沁出微微的酸味,接著一股清香甘甜入喉,滋味就像中國人的情感一樣的含蓄而綿長。
元朝末年,政治腐敗,漢人受到蒙古人的歧視,於是朱元璋率兵起義,反抗元朝的暴政.雖然他多次發動大軍攻城,卻沒有成功。後來,劉伯溫便想一計策,並在餅內及字條分贈同伴,裏面藏了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,於是民眾紛紛響應,藉由吃月餅來通知起義,到了那天晚上,京城百姓和明軍裏應外合,因而一舉將元軍打敗。後來,流傳下來,就成為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了!
中秋節的由來─中秋節吃文旦
文旦對中國人的特別意義,中國人喜愛柚子,不只是因為它的營養豐富,更因為柚子帶有濃濃的節慶意味。看到柚子,自然就想起月餅與中秋節。在皎潔的明月下,一家人聚在一起,吃著甜甜的月餅配上清爽的柚子,真是心滿意足。呂氏春秋一書提到對柚子的讚美:果之美味,江浦之橘,雲夢之柚。滋味含蓄而綿長.咬破柚子的果粒,先是沁出微微的酸味,接著一股清香甘甜入喉,滋味就像中國人的情感一樣的含蓄而綿長。